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诗集

注解

上德不德:不德,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此句意为,具备上德的人,因任自然,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
下德不失德:下德的人恪守形式上的“德”,不失德即形式上不离开德。
无德:无法体现真正的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以,心、故意。无以为,即无心作为。此句意为:上德之人顺应自然而无心作为。
下德无为而有以为:此句与上句相对应,即下德之人顺任自然而有意作为。
失德:失,通“施”。
攘臂而扔之:攘臂,伸出手臂;扔,意为强力牵引。
薄:不足、衰薄。
首:开始、开端。
前识者:先知先觉者,有先见之明者。
华:虚华。
处其厚:立身敦厚、朴实。
薄:指礼之衰薄。

简介

暂无内容

佳句

暂无内容

翻译

上德的人,对人有德而不自以为德,所以才有德。下德的人,对人一有德就自居其德,所以反而无德了。因为上德的人,与道同体,道是无所为而为,所以他也是无所为而为。而下德的人,有心为道,反而有许多地方却做不到了。上仁的人,虽然是为,却是无所为而为;上义的人,尽管是为,却是有所为而为;上礼的人,就更过分了,他自己先行礼,若得不到回答,便不惜伸出手臂来,引着人家强就于礼。由此看来,遵循大道,方才有德的存在,有德方才可以彰显仁,心存仁,方才可以彰显大义,行大义之举,方才有礼的声名。忠诚和信义丧失的源头,是“礼”的丢失,礼之乱是万事开始霍乱的源头!至于以智慧去测度未来,不过是道的虚华,是愚昧的开始;更是愚不可及的事。所以大丈夫立身敦厚,以忠信为主,而不重视俗礼;以守道为务,而不任用智巧;务必除去一切浅薄浮华等不合乎道的,而取用敦厚朴质等合于道的。

评价

暂无内容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