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诗集

注解

斯:这。
恶已:恶、丑。已,通「矣」。
相:互相。
形:通「刑」,此指比较、对照中显现出来的意思。
盈:充实、补充、依存。一作「倾」。
音声:汉代郑玄为《礼记·乐记》作注时说,合奏出的乐音叫做「音」,单一发出的音响叫做「声」。
圣人处无为之事:圣人,古时人所推崇的最高层次的典范人物。处,担当、担任。无为,顺应自然,不加干涉、不必管束,任凭人们去干事。
作:兴起、发生、创造。

简介

暂无内容

佳句

  •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翻译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生发滋养万物但不拥有它,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评价

暂无内容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