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二首

【其一】
囊封初上九重关,是日清都虎豹闲。
百辟动容观奏牍,几人回首愧朝班。
名高北斗星辰上,身堕南州瘴海间。
不待他年公议出,汉廷行召贾生还。
【其二】
大厦元非一木支,欲将独力拄倾危。
痴儿不了公家事,男子要为天下奇。
当日奸谀皆胆落,平生忠义只心知。
端能饱吃新州饭,在处江山足护持。
                    

诗集

暂无内容

注解

胡邦衡:胡铨,字邦衡,因奏请斩秦桧,遭贬。
囊封:古代臣子上给皇帝的秘密奏章,都用囊装起,以防泄露,也叫封事。
清都:古代神话中上帝住的地方。据说清都共有九道门,由虎豹守着。绍兴八处,胡铨上封事请斩欺君误国、主张向金投降的奸臣秦桧等。诗人以清都比朝廷,虎豹比奸臣,说:当封事上达九重关的那天,奸臣们都感到害怕,像那些阻止人们进入清都的虎豹被关住了。
虎豹闲:朝中将领闲置。
百辟:朝中大臣。
动容:脸上变色。
朝班:朝廷上按次序排成的官员行列。这两句说。许多人看到胡铨的奏牍,都紧张得变了脸色,但因为自己没有能像胡铨这样和奸臣斗争而在朝班中感到惭愧的,又有几个人呢?牍:纸未发明前用来写字的木片,这里指纸。
“名高北斗星辰上”句:赞美胡铨的声名比北斗星还崇高。。
“身堕南州瘴海间”句:惋惜胡铨被贬。南州,指新州;
瘴海,有瘴气的(恶性疟疾流行的)滨海地区。
“不待他年公议出,汉廷行招贾生还”句:也许不要等候将来大家的公议出来,宋高宗就召回,正和汉文帝将一度被有权势的大臣排斥的贾谊重行召回朝廷一样。公议,公正的议论。贾生,贾谊。
痴儿:指秦桧。
端能:准能。

简介

宋高宗绍兴八年戊午(公元1138年),受到高宗信任的奸相秦桧派遣王伦使金乞和,翰林学士承旨孙近因附和秦桧而得参知政事(副相)之职。胡铨(字邦衡)时任枢密院编修官,坚决反对和议,上《戊午上高宗封事》书,请求宋高宗斩秦桧、王伦、孙近三人头以平民愤。秦桧竟以“狂妄凶悖,鼓众劫持”的罪名,将胡铨除名,编管昭州(今广西平乐县),后来迫于公论,才不得不让胡铨做官。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因有谏官弹劾胡铨,秦桧又把胡铨除名,送新州(今广东新兴县)编管,当时“士大夫畏罪箝舌,莫敢与立谈,独王卢溪廷珪诗而送之”(岳珂《桯史·卷十二·王卢溪送胡忠简》)。由此可见王庭珪的这两首诗是在奸臣当道的严峻形势下写的,充分显示出他忠愤填膺、胆识过人的勇气和不畏权奸、赞颂忠臣的节操。
第一首,主要是写绍兴八年胡铨上书遭贬南州事,譬喻寄意,爱憎鲜明。
首联喻写胡铨所上《戊午上高宗封事》引起秦桧等当道权奸的惊慌防范和嫉恨。“囊封”,用皂囊(黑色丝织品作的口袋)封缄的密奏,指“封事”书;“九重关”,喻指深达九重的君门,即朝廷;“清都”,神话中所说天帝的居所(见于《列子·周穆王》),此喻皇宫;“虎豹”,此喻把持“清都”重重关门的奸臣和爪牙,实指秦桧之流卖国贼;“闲”,防,御,喻写秦桧之流因胡铨上书而惊惧戒备的心态。
颔联侧写胡铨上书引起朝廷百官的震动和内愧。“百辟”,诸侯,“辟”谓君也,“诸侯各君其国,故云百辟。”(王先谦《孔传参正》)这里实指朝廷大臣;“动容”,变了脸色,此写震惊之态;“愧朝班”,为尸位素餐于朝列之中而羞愧不安,形容胡铨奏书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感召力。
颈联转写上书带给胡铨的大幸与不幸。上句赞美胡铨忠愤直言的声名,高于北斗众星之上,崇仰、敬慕之情溢于言表;下句极写胡铨忠愤直言的后果,竟然贬落到南疆瘴疠之乡,不平、同情之意含蕴其间。两句对比,反差极大,作者对胡铨之高风亮节的倾情推誉,对权奸之迫害忠良的满腔义愤,由此喷薄而出。
尾联以贾生比胡铨,预示胡铨必将很快召回朝廷的前景。“贾生”,谓汉文帝时名臣贾谊,他为了汉室的长治久安,上疏直言,请求制法度,兴礼乐,遭到绛、灌等大臣的嫉恨,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来又为汉文帝召回。作者特用“不待”、“行(行将)召”相应,表明当时是非“公议”已经分明、奸臣当道不会久长的信念,寄寓秦桧之流难以扼杀“公议”、胡铨必将重返朝廷的深意。
第二首,着重写绍兴十二年秦桧再贬胡铨到新州事,极赞胡铨,痛斥秦桧。
首联运用比喻,凸现胡铨上书独撑危局是其被贬新州的原因。“大厦”“倾危”,比喻国势之危殆;“一木支”与“独力拄”相应,“元非”与“欲将”反接,极写胡铨明知大厦将倾,非一木可支,仍要尽力而为的爱国精神。
颔联承应前联,直刺秦桧是造成大厦将倾的祸首,赞扬胡铨是支撑天下危局的奇男。“痴儿”句,仅用黄庭坚《登快阁》中“痴儿了却公家事”语意,并将黄作中用来自喻的“痴儿”变为对于秦桧的蔑称。据岳珂《桯史》载,王庭珪在秦桧死后复作诗寓意曰:“我曾道汝不了事,唤作痴儿果是痴。”因此可知此句的“痴儿”确指秦桧。秦桧身为宰相,卖国求和,不能了却国家大厦将倾的危局,实是导致国家危亡的罪魁,作者对其深恶痛绝之意于此毕现。截然相反的是,胡铨独力上书,不顾个人安危,坚请斩秦桧头,以挽危局,这才是铁骨铮铮的天下奇杰,作者对其仰慕崇敬之情无以复加。
颈联呼应第一首诗,再次凸现当年胡铨上书的威力及其源于一贯的忠义。“当日”,是指绍兴八年上书之时,而这首送行诗写于绍兴十二年,故云;“奸谀皆胆落”,概括秦桧及其附和者王伦、孙近等奸臣得知胡铨上书中要斩他们头时的丑态。“平生忠义”,是说胡铨上书之忠心耿耿、仗义敢言,并非一时冲动,而是从来如此;“只心知”,是说只有胡铨之心认定这一点,言外之意是说胡铨除了坚持一贯的忠义之心而外是不考虑秦桧之流的疯狂报复的。作者对“奸谀”之痛恨和鄙视,对胡铨之崇敬和理解,于此又更进一层。
尾联点题,表达“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之际作者给以衷心的慰勉和祝福。上句“端(真的)能饱吃新州饭”,是从黄庭坚《跋子瞻和陶诗》中“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句意点化而来,暗含着希望胡铨能像苏子瞻一样心怀豁达、不以迁谪为意的内蕴。下句“在处江山足护持”,遥应第一首诗结句,是说即使所在之处的新州是瘴疠之地,江山神祇都能保护你平安,终会还朝。瞩望劝勉,情真意切。
这两首诗,实为一体,前后呼应,一气而下,同时又各有侧重,并不相犯,情由事发,概括始末。最动人处,在于作者以其爱憎强烈之笔,写其钦忠愤奸之情,令人千载而下读之,犹觉英风飒飒,回肠荡气。杨万里《卢溪文集序》说:“绍兴八年故资政殿学士胡公以言事忤时相黜,又四年谪岭表,卢溪先生以诗送其行,有‘痴儿不了公家事’之句,小人飞语告之,时相怒,除名,流夜郎,时先生年七十矣,于是先生诗名一日满天下。”胡铨以上书请斩秦桧而“名高北斗星辰上”,王庭珪以两诗送行痛斥秦桧而“诗名一日满天下”,这确实是历史作出的公正评价和褒奖。

佳句

  • 痴儿不了公家事,男子要为天下奇。
  • 百辟动容观奏牍,几人回首愧朝班?

翻译

暂无内容

评价

暂无内容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