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诗集

注解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句:化用王粲《七哀诗》诗句:「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意思是因为忧伤,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就起来弹琴。夜中,中夜、半夜。
薄帷鉴明月: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薄帷,薄薄的帐幔;鉴,照。
孤鸿:失群的大雁。
号:鸣叫、哀号。
翔鸟:飞翔盘旋着的鸟。鸟在夜里飞翔正因为月明。
北林:《诗经·秦风·晨风》:「鴥(yù)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后人往往用「北林」一词表示忧伤。

简介

《咏怀·夜中不能寐》是《咏怀诗》中的第一首,由阮籍所作。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不过,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含蕴在形象的描写中。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这首诗采用动静相形的手法,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起坐弹鸣琴」是动;清风吹拂,月光徜徉,也是动。前者是人的动,后者是物的动,都示意著诗人内心的焦躁。然而。这里的动是似如磐夜色为背景的。动,更衬出了夜的死寂,夜的深重。茫茫夜色笼罩着一切,象征着政治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心灵上承受着的重压。这首诗言近旨远,寄托幽深,耐人寻味。

佳句

  •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翻译

深夜难眠,起坐弹琴,单薄的帏帐照出一轮明月,清风吹拂着我的衣襟。孤鸿在野外悲号,翔鸟在北林惊鸣。徘徊逡巡,能见到什么呢?不过是独自伤心罢了。

评价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阮旨遥深。
锺嵘《诗品》: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李善《文选·卷二十三》: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
刘履《选读补注》:比也,此嗣宗忧世道之昏乱,无以自适,故托言夜半之时起坐而弹琴也。所谓薄帷照月,已见阴光之盛,而清风吹衿,则又寒气之渐也。况贤者在外,如孤鸿之哀号于野,而群邪阿附权臣,亦犹众鸟回翔,而鸣于阴背之林焉。是时魏室既衰,司马氏专政,故有是喻。其气象如此,我之徘徊不寐复将何见邪?意谓昏乱愈久,则所见殆有不可言者。是以忧思独深,而至于伤心也。
陆时雍《古诗镜·卷七》:起何彷徨,结何寥落,诗之致在意象而已。
张琦《宛邻书屋古诗录》:结二句委折深隐,以下数十章千端万绪,皆出于此。
王夫之《古诗评选》:晴月凉风,高云碧宇之致见之吟咏者,实自公始。但如此诗,以浅求之,若一无所怀,而字后言前,眉端吻外,有无尽藏之怀,令人循声测影而得之。
王士禛《师友诗传录》:阮公殿魏诗之末,而绰有汉音,非邺下诸子所可步趋也。……总之,步兵《咏怀》诸作,寄愁天上,埋忧地下,其胸次非复人间机轴。
沈德潜《古诗源·卷六》:阮公咏怀,反覆零乱,兴寄无端。和愉哀怨,杂集于中,令读者莫求归趣。此其为阮公之诗也。必求时事以实之,则凿矣。
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一》:此是八十一首发端,不过总言所以咏怀不能已于言之故。而情景融合,含蓄不尽,意味无穷。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