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诗集

注解

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好离乡》、《蕉叶怨》。《金奁集》入「黄钟宫」。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两平韵,三仄韵,平仄换韵。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此词牌即以欧阳炯《南乡子》为正体。冯正中、李珣(Xún)俱本此添字。双调者始自南唐冯正中词。冯词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阕各四句用韵。另有五十八字体者。其定格为双调五十六字,上下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此调唱时音节需流丽谐婉,声情掩抑。
京口:即今江苏镇江。唐·李弘宪《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今为浙西观察使理所。……本春秋吴之朱方邑,始皇改为丹徒。汉初为荆国,刘贾所封。后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孙权自吴理丹徒,号曰『京城』,今州是也。十六年迁都建业,以此为京口镇。」
北固亭:清·顾宛溪《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五·镇江府》:「北固山在城北一里府治后,下临长江。自晋以来,郡治皆据其上。三面临水,回岭斗绝,势最险固,因名,盖郡之主山也。蔡谟起楼于其上,以贮君实,谢安复营葺之。……大同十年,武帝登望,久之曰:『此岭下足须固守,然于京口,实乃壮观。』于是改楼曰北顾楼。」《北固山志·卷二·建置》:「北固山在山上,晋蔡谟建。《梁纪》云:『大同十年春三月乙酉幸京口城北固楼,改名北顾。』乾道己丑守臣待制陈天麟补建,有碑记(嘉定甲戌,待制史弥坚命吏访得,裂为三而失其一)。楼或亭名。旧亭在郡圃后,绍熙壬子殿撰赵彦逾徙于山,西向。嘉泰壬戌阁学黄由增广之。」陈天麟《北固山志·卷十二·〈艺文·重修北固楼记〉》:「予观京口诸山起伏缭绕,出于城府,率如瓜蔓斿缀。今甘露最近江,迄立西乡,而山南北皆(下阙)田,盖昔江道也,与《南史》所云合矣。予于连沧观之西为亭,面之,而复其旧名,则甘露之为北固,其亦安之而不辞矣。夫六朝之所以名山,盖自固耳。其君臣厌厌若九泉下人,宁复有远略?玆地控吴负楚,襟山带江,登高北望,使人有焚龙庭,空漠北之志。神州陆沉殆五十年,岂无忠义之士奋然自拔,为朝廷快宿愤,报不共戴天之雠,而乃甘心恃江为固乎?则予是亭之复,不特为登览也。」按:《北固山志·卷七杂识》:「陈天麟,右朝散郎,敷文阁,乾道四年任。」
「不尽长江滚滚流」句:唐·杜少陵《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宋·苏东坡《次韵前篇》诗:「长江滚滚空自流。」
坐断:即「佔据住」之意。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句:《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生子当如孙仲谋」句:东晋、南朝宋·裴世期注《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吴主传〉》引《吴历》:「曹公出濡须,作油船,夜渡洲上。权以水军围取,得三千馀人,其没溺者亦数千人。权数挑战,公坚守不出。权乃自来,乘轻船,从灞须口入公军。诸将皆以为是挑战者,欲击之。公曰:『此必孙权欲身见吾军部伍也。』敕军中皆精严,弓弩不得妄发。权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权为笺与曹公,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别纸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公语诸将曰:『孙权不欺孤。』乃彻军还。」

简介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藉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收回遥望的视线,看这北固楼近处的风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不禁引起了词人千古兴亡之感。因此,词人接下来再问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衹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
「不尽长江滚滚流」,藉用杜少陵《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犹如长流不息的江水。「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据历史记载: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因此可以说,上面这两句是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万确的历史,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接下来,辛稼轩为了把这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他异乎寻常地第三次发问,以提醒人们注意:「天下英雄谁敌手?」作者自问又自答曰:「曹刘」,唯曹操与刘备耳!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辛稼轩便藉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衹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在曹刘之上。稼轩在《美芹十论》中对孙权的评价也并非称赞有加,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藉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这种用心,更于篇末见意。作者在这里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似,作者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历》说: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一世之雄如曹操,对敢于与自己抗衡的强者,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对于那种不战而请降的懦夫,如对刘景升儿子刘琮则十分轻视,斥为任人宰割的猪狗。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献敌人,还要为敌人耻笑辱骂。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藉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议的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
曹操所一褒一贬的两种人,形成了极其鲜明、强烈的对照,在南宋摇摇欲坠的政局中,也有着主战与主和两种人。聪明的词人衹做正面文章,对刘景升儿子这个反面角色,便不指名道姓以示众了。然而纵然作者不予道破,而又能使人感到不言而喻。因为上述曹操这段话众所周知,虽然辛稼轩衹说了前一句赞语,人们马上就会联想起后面那句骂人的话,从而使人意识到辛稼轩的潜台词:可笑当朝主和议的众多王公大臣,都是刘景升儿子之类的猪狗。词人此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颇类似歇后语的作用。而且在写法上这一句与上两句意脉不断,衔接得很自然。上两句说,天下英雄中衹有曹操、刘备配称孙权的对手。连曹操都这样说,生儿子要像孙权这个样。再从「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的蕴含和思想深度来说,南宋时代人,如此看重孙权,实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心理的反映。因为南宋朝廷实在太萎靡庸碌了,在历史上,孙权能称雄江东于一时,而南宋经过了好几代皇帝,却没有出一个像孙权一样的人。所以,「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而由辛稼轩口中说出,却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
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它与稼轩同时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一风格明快,一沉郁顿挫,同是怀古伤今,写法大异其趣,而都不失为千古绝唱,亦可见辛稼轩丰富多彩之大手笔也。

佳句

  •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翻译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衹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评价

暂无内容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