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晚秋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诗集

注解

题注:一作《长安秋望》,一作《长安秋夕》。
凄清:指秋天到来后的那种乍冷未冷的微寒,也有萧索之意。清,一作「凉」。
拂曙:拂晓,天要亮还未亮的时候。
流:指移动。
汉家宫阙(què):指唐朝的宫殿。
动高秋:形容宫殿高耸,好像触动高高的秋空。
残星,天将亮时的星星。
雁横塞:因为是深秋,所以长空有飞越关塞的北雁经过。横,渡、越过。塞,关塞。
长笛:古管乐器名,长一尺四寸。
紫艳:艳丽的紫色,比喻菊花的色泽。
篱:篱笆。
红衣:指红色莲花的花瓣。
渚:水中小块陆地。
鲈(lú)鱼正美:西晋张翰,吴(治今江苏苏州)人。齐王司马冏执政时,任为大司马东曹掾。预知司马冏将败,又因秋风起,想念故乡的莼菜鲈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不久,司马冏果然被杀。
南冠:楚冠。因为楚国在南方,所以称楚冠为南冠。《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鍾仪,间之日:『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悦之,召而吊之。』后用以「南冠」指囚徒或战俘。

简介

这首诗通过诗人望中的所见,写秋风中夜间长安景象,并寄离着诗人思乡的深远情怀。诗的前四句写诗人秋晓远望之所见与感受。颈联写景,烘托出秋日凄清的气氛。末两句写归思,通过「莼鲈之思」和「南冠楚囚」的典故,抒发自己欲归而不得的苦闷心情。

佳句

  •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翻译

拂晓的云在凄清秋天游动,楼台殿阁高高耸立触天空。
残星点点大雁南飞越关塞,悠扬笛声里我只身倚楼中,
艳萦的菊花静静地吐芳幽,红红的莲花落瓣忧心忡忡。
可惜鲈鱼正美回也回不去,头戴楚冠学着囚徒把数充。

评价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杜紫微览赵渭南卷,《早秋》诗云:「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吟咏不已,因目为「赵倚楼」。
明·廖文炳《唐诗鼓吹注解》:此在长安因感晚秋之景,而怀故园也。
明·陆时雍《唐诗镜》:三四景色历寂,意象自成。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弼列为前虚后实体。此羁迹长安,因感晚秋之景而怀思故园不得归以适志,而兴留滞他乡之恨也。次联「雁」字,「人」字,诗眼,用拗字,此独妙。承祐诗大抵清幽便捷,评者谓不减刘随州。
明·许学夷《诗源辨体》:「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一联,杜紫微赏咏不已,称为「赵倚楼」,惜下联不称。
清·金圣叹《批选唐诗》:清耸。
清·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通篇苦在一「空」字,可知?
清·钱朝《唐诗鼓吹笺注》:「云物凄凉」,晚秋也;「汉家宫阙」,长安晚秋也:此皆倚楼人之所望也。三又接笔以「残星几点」写「雁横塞」,再写晚秋;四即顺笔以「长笛一声人倚楼」作对。此真绝好章法,宜为千古绝。
清·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韵用「楼」字,唐人多有佳句,此「楼」字更用得妙。……「雁」、「菊」、」莲」、皆秋时之物;曰「几点」、「一声」、「半开」、「落尽」,皆写凄凉;而又以「静」字、「愁」字点破。「长笛」一句,写凄凉更透露。
清·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高华新灿,赏杜紫微称美不置。
清·何焯《唐三体诗评》:第二万钧之力。「流」字起「动」字,蕴藉至此。
清·何焯《唐律偶评》:「动」字暗藏秋风起在内。直是社稷倾摇景象,不可显指,半明半暗,深于诗教……「长笛」乃山阳之感也。五六「半开」、「落尽」言归期已后,犹不知几,岂有人执其手足耶?诗至此,安得不令杜紫微俯首!
清·胡以梅《唐诗贯珠》:调高气畅。其灵活处,炼字得力。「流」字落想佳。
清·王谦《碛砂唐诗》:真有灵气中涵、不可摸索之妙。何也?残星几点,天光欲曙矣;翔雁南飞,秋声已惨,况值长笛风清,动人旅思之时乎?悄然生感,倚楼独立,正觉难以为情也,陶铸成句,毫不道破,令人诵之,悠然远引,所以延誉当年、流传后世者,定精神与之俱在也(「残星」二句)。
清·赵臣瑷《山满楼笺注唐人七言律》:此不得志而思归之作也……三四「残星」、「长笛」,见景实事,而以「雁横塞」陪出「人倚楼」,自是兴体。格高调响,杜紫微吟赏不已,称之为「赵倚楼」,有以也。夫五之「篱菊静」,六之「渚莲愁」,正所以双逼起七之「鲈鱼美」,皆遥想故园景物也……「空戴南冠」,一「空」字最苦,其所以欲归,正在此。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此诗感秋思归,为达曙晓望,故有「汉家宫阙」之句……结言思归不得,借「楚囚」以托之。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第二句点长安。以长安结。三四佳,馀亦平平。
清·曹锡彤《唐诗析类集训》:首以凄凉作骨,末结所以凄凉之意。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