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 丰乐楼分韵得如字

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阑浅画成图。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余。自消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攲枕,雨外熏炉。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臞?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莫重来、吹尽香绵,泪满平芜。
                    

诗集

注解

高阳台:词牌名,又名《庆春泽》。双调一百字,平韵格。
丰乐楼:宋代西湖名胜之一。周密《武林旧事》卷五“湖山胜概”:“丰乐楼,旧为众乐亭,又改耸翠楼,政和(北宋徽宗年号,1111-1118年)中改今名。淳祐(南宋理宗年号,1241-1252年)间,赵京尹与筹重建,宏丽为湖山冠……吴梦窗曾大书所赋《莺啼序》于壁,一时为人传诵。“
分韵:一种和诗、和词的方式,数人共赋一题,选定某些字为韵,用抓阄或指定的办法分每人韵字,然后依韵而作。吴文英分得“如”字,词中除一定要用“哪”为韵脚字外,其余韵脚均须与“如”同韵(鱼韵)。
凝妆:盛妆,浓妆。王昌龄《闺怨》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凭阑:倚靠栏杆。
题:题诗。
醒馀:指醒酒后。
相如: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所作有《子虚》、《上林》、《大人》、《长门》等赋。此处作者自指。
舣(yǐ):停船靠岸。
清臞(qú):即“清癯”,清瘦。
香绵:指柳絮。
平芜:平远的草地。欧阳修《踏莎行》词:“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简介

此词为登楼感怀之作,写于作者晚年重返临安,与朋友聚会丰乐楼观览西湖胜景和杭州歌舞繁华之际。上片写登楼。“修竹”五句追叙登楼之始,写词人骑马穿修竹,驻马于垂杨,登丰乐楼而凭栏眺望,构成具有跳跃性和连续性的画面转移,“山色谁题”二句,以一问一叙方式,展现出楼前雁阵横空,斜书雁字,为湖山美景添色增彩的图景。“东风”五句辞意陡转。
下片写伤春。以“不在高楼上”承上转下,以空灵的笔致将伤春之情扩大到灯前、雨外、临流之境界,想象夜雨孤灯之不寐者,想象游船临流之憔悴者,流露出春日怀人思旧的感伤。“飞红”二句更入虚幻之境,构思新颖、意象奇丽,透露出落花无奈鱼儿愁的凄艳、惶惑,象征了西湖美景之凋逝,也象征了南宋临安春意之消亡。最后“莫重来”三句写怕再重来临安,竟是柳絮吹尽,泪洒平芜的春亡景象,发出了忧时伤世之音,深婉沉郁,情景悲慨。此词为即席分韵之词,寄情如此,实为罕见,可知词人已是触处皆痛,真情自溢。

佳句

  •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攲枕,雨外熏炉。
  • 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
  • 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

翻译

一丛丛修长的青葱翠竹,宛如盛妆的少女凝神久久地站立。我穿过竹林来到楼前,把马匹拴在楼前的柳树。登上高楼凭栏远望,清澈的湖水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图。这浓墨淡彩不知出自哪家的手笔,楼前斜行飞翔的大雁,就好象画面上题款的楷书。东风凄凄,仿佛在紧催送夕阳西下,阵阵晚风渗透着凉意,将我们的酒意吹醒消除。我独自一个人在哀伤感叹,在花前观赏留连还能有多少机会呢,想到我的衰老竟然是这样的迅速。更令我伤心的时候,并不是在高楼上登临极目远眺,而是在灯前斜倚绣枕,旁边放着熏香铜炉,独自听聆着窗外的雨声潇潇。我害怕游船停泊在堤岸边,怕在清波中看见自已的清瘦的面目。怎能忍受我的辛酸凄楚?飘飞的落花若是飞到西湖的波底,就连水中的鱼儿也会感到忧伤愁若,搅得翠波翻覆。千万不要再到这里来,因为那时无情的春风会把柳絮吹得满天飘舞,点点杨花点点杨花像人的伤心的眼泪一样落满平芜。

评价

暂无内容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