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诗集

注解

柳州:今属广西。
漳:漳州。
汀:汀洲,今属福建。
封:封州。
连:连州,今属广东。《旧唐书·宪宗纪》:“乙酉(元和十年)三月,以虔州司马韩泰为漳州(今福建漳州)刺史,永州司马柳宗元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饶州司马韩晔为汀州(今福建长汀县)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为播州刺史,台州司马陈谏为封州,(今广东封川县)。御史中丞裴度以禹锡母老,请移近处,乃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接:连接。一说,目接,看到。
大荒:泛指荒僻的边远地区。
海天愁思:如海如天的愁思。
惊风:急风、狂风。曹植《赠徐幹》:“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
乱飐(zhǎn):吹动。《说文》:“风吹浪动也。”芙蓉:指荷花。崔豹《古今注·卷下》:“芙蓉,一名荷华,生池泽中,实曰莲,花之最秀异者。”沈德潜曰:“惊风、密雨,言在此而意不在此。”
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重遮:层层遮住。
千里目:这里指远眺的视线。
江:指柳江。
九回肠:愁肠九转,形容愁绪缠结难解。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肠一日而九回。”梁简文帝《应全诗》:“望邦畿兮千里旷,悲遥夜兮九回肠。”
共来:指和韩泰、韩华、陈谏、刘禹锡四人同时被贬远方。百越:即百粤,泛指五岭以南的少数民族。贾谊《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文身:身上文刺花绣,古代有些民族有此习俗。文,通“纹”,用作动词。《庄子·逍遥游》:“越人断髮文身。”《淮南子·原道训》:“九嶷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民人披髮文身,以象鳞虫。”
犹自:仍然是。
音书:音信。
滞:阻隔。

简介

此诗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于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创作并寄与际遇相同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的一首七律。诗中寄赠四位共患难而天各一方的朋友,抒写思念朋友而难以见面之意,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却有无法自抑的相思之苦。此外,“海天愁思”中亦当包括身世坎坷、世事莫测、仕途险恶之叹。诗人写风雨侵颭、岭树遮挡,不仅仅是言自然现象,也蕴含了诗人遭贬以后忧恐烦乱的心境特点。

佳句

  •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翻译

登上高楼远眺,眼前一片荒凉,令人愁思无限。
狂风四起,惊动了水中荷花;暴雨骤下,抽打着墙上的薜荔。
想起同遭贬逐的朋友,怎奈崇山密林,遮住了千里的目光,让我无法远望。
柳江曲折,又似那九回的愁肠,叫我更加郁闷。在这偏僻的蛮荒之地,就是互通音讯,也是困难重重。

评价

廖文炳《唐诗鼓吹注解》:此子厚登城楼怀四人而作,首言登楼远望,海阔连天,愁思与之弥漫,不可纪极也。三四句唯“惊风”,故云“乱颴”,唯“细雨”,故云“斜侵”,有风雨萧条,触物兴怀意。至“岭树重遮”、“江流曲转”,益重相思之感矣。当时“共来百越”,意谓易于相见,今反音问疏隔,将何以慰所思哉?
查慎行《初白庵诗评》:(首二句)起势极高,与少陵'花近高楼'两句同一手法。
沈德潜《唐诗别裁》:从高楼起,有百感交集之感惊风、密雨,言在此而意不在此。
俞陛云《诗境浅说·丙编》:唐代韩柳齐名,皆遭屏逐。昌黎《蓝关》诗,见忠愤之气,子厚柳州诗,多哀怨之音。起笔音节高亮,登高四顾,有苍茫百感之慨。三、四言临水芙蓉,覆墙薜荔,本有天然之态,乃密雨惊风横加侵袭,致嫣红生翠,全失其度。以风雨喻谗人之高张,以薜荔芙蓉喻贤人之摈斥,犹楚词之以兰蕙喻君子,以雷雨喻摧残,寄慨遥深,不仅写登城所见也。五、六言岭树云遮,所思不见,临江迟客,肠转车轮。恋阙怀人之意,兼而有之。收句归到寄诸友本意,言同在瘴乡,已伤谪宦,况音书不达,雁渺鱼沉,愈悲孤寂矣。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