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诗集

注解

鹿门:山名,在襄阳。
昼已昏:天色已黄昏。
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水经注·沔水》中记载:「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
喧:吵闹。
开烟树:指月光下,原先烟雾缭绕下的树木渐渐显现出来。
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景升请他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岩扉:指山岩相对如门。
幽人:隐居者,诗人自称。

简介

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整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上个场景着眼于钟鸣、争渡、向江村、归鹿门等人物的动态描绘,下个场景侧重于月照、岩扉、松径等静态刻画,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鹿门清幽的景色,表现诗人恬静的心境,同时在清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也隐寓着孤寂无奈的情绪。全诗笔法顺畅,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佳句

  •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翻译

韵译
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回荡山谷,渔梁渡口处一片喧闹的声音。
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的月光使山树显现出来,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清冷的山岩路寂静的林间道,唯有隐居的人在此飘逸来去。
散译
天色已近黄昏,山寺里的钟声响起,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舟返回鹿门山。皎洁的月光照映着鹿门山,山树一片迷朦。忽然,仿佛不知不觉就到了庞公曾隐居的地方,也到了我现在的栖身之地。如门的山岩、松间的小路幽幽静静,只有隐者独自来去,与这美妙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评价

宋·刘须溪《王孟诗评》:此诗为昔人所甚赏,尚非孟胜场,作手自辨。
明·高漫士《批点唐诗正声》:浩然作《鹿门歌》,其本象清彻闲淡备至。
明·钟退谷《唐诗归》:幽细之调,得此一转有力(「余亦」句)。
明·唐仲言《唐诗解》:此篇不加斧凿,字字超凡。
明·唐仲言《汇编唐诗十集》:浅浅说去,自然不同,此老胸中有泉石。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清彻,真澄水明霞。陈继儒曰:明月在天,清风徐引,一种高气,凌虚欲下。知此可读孟诗。
清·张揔《唐风怀》:窈然幽绝。
清·刘邦彦《唐诗归折衷》:「幽」之一字,非孟襄阳其谁与?然篇不多见,即此五十六字,亦足当诸家工百言。
清·吴瑞荣《唐诗笺要》:韵事佳题,词不烦而意有馀,更妙在「庞公」不多铺张。
清·张谦宜《茧斋诗谈》:句句下韵,紧调也。脉却舒徐。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入画(「余亦」句)。
清·张文荪《唐贤清雅集》:幽秀至此,直是诗中精灵。
清·施均甫《岘佣说诗》:孟公边幅太窘,然如《夜归鹿门》一首,精幽绝妙,才力小者,学步此仲,参之李东川派,亦可名家。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