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诗集

注解

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秦岭绵延八百馀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太乙:终南山别名。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天都:传说天帝居所。这里指帝都长安。
海隅(yú):海边。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青霭(ǎi):山中的岚气。霭:云气。
分野:以天上星宿配地上州国称分野。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为分野。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
壑(hè):山谷。「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两句诗是说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
人处:有人烟处。

简介

终南山,又名太乙山,西起陕西宝鸡眉县,东至陕西西安蓝田县,千峰叠翠,景色幽美。开元二十九年(西元七四一年)至天宝三年(西元七四四年)之间,王摩诘曾隐居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这首诗大概是诗人隐居终南期间的作品。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佳句

  •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翻译

髙耸的终南山似乎接近长安,山峦延绵不绝遥遥伸向海滨。
回望山下白云滚滚连成一片,进入山中青青烟雾若有若无。
巍峨终南山能分隔星宿州国,山川里的阴晴也就各不相同。
我想投宿人家在这度过一夜,隔着河川向打柴的樵夫询问。

评价

《王孟诗评》:语不必深辟,清夺众妙。
《唐诗直解》:王摩诘「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孟浩然「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并可作画。末语流丽。
《唐诗镜》:「阴晴众壑殊」一语苍然入雅。
《唐诗选》:玉遮曰:「入看无」三字妙入神。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蒋一梅曰:三四真画出妙境。周敬曰:五六直在鲛宫蜃市之间。周启琦曰:摩诘终南二诗,机熟脉清,手眼俱妙。
《唐风定》:右丞不独幽闲,乃饶奇丽,但一出其口,自然清冷,非世中味耳。
《唐诗评选》:工苦,安排备尽矣。人力参天,与天为一矣。「连山到海隅」非徒为穷大语,读《禹贡》自知之。结语亦以形其阔大,妙在脱卸,勿但作诗中画观也,此正是画中有诗。
《唐律消夏录》:通首俱写终南山之大。全是白云、青霭,一中峰而分野已变,历众壑而阴晴复殊,游将竟日尚无宿处,其大何如?
《增订唐诗摘钞》:结见山远人稀。
《唐诗观澜集》:屈注天潢,倒连沧海。而俯视一气,尽化烟云。一结杳渺寥泬,更有凭虚御风之气。
《而庵说唐诗》:是诗如在开辟之初,笔有鸿蒙之气,奇观大观也。
《唐贤三昧集笺注》:神境。四十字中无一字可易,昔人所谓四十位贤人。
《唐诗别裁》:「近天都」言其髙,「到海隅」言其远,「分野」二句言其大,四十字中无所不包,手笔不在杜陵下。或谓末二句似与通体不配。今玩其语意,见山远而人寡也,非寻常写景可比。
《茧斋诗谈》:于此看「积健为雄」之妙。「白云」两句,看山得三昧,尽此十字中。
《唐诗从绳》:此尾联补题格。中四句分承说,此立柱应法。回望处白云已合,入看时青霭却无,错综成句,此法与倒装异者,以神韵不动也。
《网师园唐诗笺》:得此形容,乃不同寻常登眺(「青霭」句下)。
《唐宋诗举要》:吴曰:壮阔之中而写景复极细腻(「青霭」句下)。吴曰:接笔雄俊(「分野」句下)。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