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分为北宋和南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真宗、仁宗时期步入了盛世,北宋初期加强了中央集权,解决了藩镇割据问题。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南迁建立了南宋。后期,抗蒙战争连年,到1276年,元朝军队占领临安,1279年,8岁的小皇帝赵昺被大臣陆秀夫背著跳海而死,厓山海战后,宋朝彻底灭亡。宋朝灭亡是“崖山之后无中国”。两宋时期民族融合和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对外交流频繁,文化艺术发展迅速,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

诗人 (679)

苏轼 🔥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熙宁四年(1070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二州。元丰二年(1079年),移知湖州,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史称“乌台诗案”。狱罢,贬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元丰四年(1081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元丰八年(1085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起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兼侍读。元祐四年(1089年),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会大旱,饥疾并作,东坡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东坡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元祐六年(1091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后以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出知定州。绍圣元年(1094年),贬惠州。绍圣四年(1097年),再贬儋州。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宋徽宗即位,元符三年(1100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四(按:东坡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1037年)。宋孝宗时谥文忠。东坡于文学艺术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清新畅达,与欧阳文忠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山谷并称“苏黄”;作词开豪放一派,变词体绮靡之风,下启南宋,与辛稼轩并称“苏辛”;工书,擅行、楷,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山谷、米元章、蔡君谟并称宋四家;画学文与可,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有《东坡集》四十卷、《东坡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全宋诗》东坡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为底本,卷四七、卷四八,以清干隆刊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为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德初、顾景繁《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初白《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为金石碑帖和著录金石诗文的专著的有关部分;一为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义门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檠斋、纪晓岚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茗簃所校缪艺术风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九卷。生平见《宋史·卷三百三十八·苏轼传》。

辛弃疾 🔥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歴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歴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歴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轩趁机聚众二千,投忠义军隶耿京部。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稼轩还至海州,约忠义军五十骑,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献俘行在,改差签判江阴军,时年二十一岁。宋孝宗干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干道时,累知滁州,宽征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历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为言者论罢。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未几又为谏官诬劾落职,居铅山。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嘉泰四年(1204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忠敏”。稼轩擅长短句,以豪放为主,有“词中之龙”之称,与东坡并称“苏辛”,又与易安并称“济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尝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然命运多舛,屡与当政之主和派政见不合,备受排挤,壮志难酬。故满腔激情多寓于词。词风多样,题材广阔,悲郁沉雄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词。现存词六百馀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敬甫辑有《稼轩集钞存》,近人邓恭三增辑为《辛稼轩诗文钞存》。生平见《宋史·卷四百〇一·辛弃疾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及邓恭三《辛稼轩年谱》。

陆游 🔥

宋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务观,号放翁。陆陶山孙,陆宰子。少有文名。年十二能诗文,以荫补登仕郎。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两浙转运司锁厅试第一,以秦桧孙埙居其次,抑置为末。明年礼部试,主司复置前列,因论恢复,为桧黜落。桧死,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始为福州宁德主簿(清干隆《宁德县志·卷三》)。绍兴三十年(1160年),力除敕令所删定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八十五》)。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迁大理寺司直(《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一》)兼宗正簿。宋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赐进士出身(《宋会要辑稿·选举九·十九》)。因论龙大渊、曾纯甫招权植党,出通判建康府。干道元年(1165年),改通判隆兴府,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魏公用兵论罢。干道六年(1170年),起通判夔州(《渭南文集·卷四十三·入蜀记》)。干道八年(1172年),应王公明辟,为四川宣抚使干办公事。其后曾摄通判蜀州,知嘉州、荣州。淳熙二年(1175年),范石湖帅蜀,为成都路安抚司参议官(《渭南文集·卷十四·范待制诗集序》)。淳熙三年(1176年),被劾摄知嘉州时燕饮颓放,罢职奉祠,因自号放翁。淳熙五年(1178年),提举福建路常平茶监(《省斋文稿·卷七·送陆务观赴七闽提举常平茶事》)。淳熙六年(1179年),改提举江南西路(《渭南文集·卷十八·抚州广寿禅院经藏记》)。以奏发粟赈济灾民,被劾奉祠。淳熙十三年(1186年),起知严州(淳熙《严州图经·卷一》)。淳熙十五年(1188年),召除军器少监。宋光宗即位,迁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未几,复被劾免(《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十二·五十四》)。闲居十馀年。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年),诏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秘书监(《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嘉泰三年(1203年),宝谟阁待制致仕。开禧三年(1207年),进爵渭南县伯。嘉定二年(1210年)卒,年八十五。放翁毕生主张抗金,收复失地。与尤遂初、杨诚斋、范石湖并称为“南渡后四大家”。工诗、词、散文,亦长于史学,著作繁富。今存诗九千馀首,其诗内容极为丰富,风格雄浑豪放,多沉郁顿挫,感激豪宕之作,亦不乏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及诗篇,但亦富气吞残虏之概。杨升菴谓“放翁辞,纤丽处似淮海,雄慨处似东坡。”著有《渭南文集》五十卷,《剑南诗稿》八十五卷、《南唐书》、《老学菴笔记》等。生平见《宋史·卷三百九十五·陆游传》。

秦观 🔥

秦观,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进士,官至秘书省正,国史院编修官。新党执政时被排挤,北宋绍圣初年,秦观被贬为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浙江丽水)酒税,又远徙郴州(湖南郴县),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宋徽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放还,卒于藤州(今广西藤县)。秦观词多写男女爱情和身世感伤,风格轻婉秀丽,受欧阳修、柳永影响,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家之一,《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秦观亦有诗才,但被自己的词名所掩,另一方面同时代的诗人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的表现更突出,以至于“诗名殊不藉藉”。秦观与张耒、晁补之、黄庭坚并称“苏门四学士”。

蒋捷 🔥

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字胜欲,号竹山。先世为宜兴钜族。宋度宗咸淳十年(西元一二七四年)进士。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遁迹不仕。家居竹山,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元成宗大德间,宪使臧梦解、陆义斋交章荐其才,卒不就,气节为时人所重。平生著述以义理、小学为主,尤工词,与周草窗、王碧山、张玉田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故国之思、山河之恸,词风兼融豪放婉约,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旣无辛派後劲粗放直率之病,亦无姜派末流刻削隐晦之失。词调时有清新轻快之作,不似时人碧山、玉田词一味低沉阴暗,尤以造语奇巧之作,于宋季词坛独标一格,卓然成家,下启清初阳羡词派。清刘融斋谓:「竹山词未极流动自然,然洗练缜密,语多创获。其志视梅溪较贞,视梦窗较清。刘文房为『五言长城』 ,竹山其亦『长短句之长城』 欤!」有《竹山词》(存词九十馀首)、《小学详断》等著作传世,其中《竹山词》一卷,收入毛汲古《宋六十名家词》本、《彊村丛书》本, 又《竹山词》二卷,收入涉园影宋元明词续刊本。清 嘉庆《增修宜兴县旧志·卷八》有传。

文天祥 🔥

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四年(公元1256年)中榜上第一名。在贾似道当权时受排挤。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生赵呈为帝,坚持抗元。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力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祥兴元年(公元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三年,途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公元1283年1月9日)在柴市被害,从容就义。

赵佶 🔥

宋朝第八位皇帝,少有之艺术天才与全才,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哲宗即位,封遂宁郡王。绍圣三年(西元一〇九六年)封端王。元符三年(西元一一〇〇年)正月,宋哲宗病逝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其为帝。次年,改元「建中靖国」。以蔡京主国事,定司马光、苏轼等百馀人为奸党,皆予贬谪。崇奉道教,大兴道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又穷极土木,采寻民间奇花异石,称「花石纲」。遣使浮海,约金攻辽,以夺回燕云之地。宣和七年(西元一一二五年),金兵灭辽后南下。惧而传位宋钦宗,自称「教主道君太上皇帝」。宋钦宗靖康二年(西元一一二七年),父子俱为金人所虏北行。宋高宗绍兴五年(西元一一三五年),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一带),终年五十四岁。绍兴七年(西元一一三七年),凶问至江南,谥圣文仁德显孝皇帝,庙号徽宗。后葬于都城绍兴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东南三十五里处)。在位二十六年,建元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徽宗工书擅画能诗词,自创「瘦金体」书法,著作大多已散佚。有《千字文卷》,《芙蓉锦鸡》、《宣和御制宫词》三卷等存世。后世评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事见《宋史·徽宗纪》。

张孝祥 🔥

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字安国,别号於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 ,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父张祁,任直祕阁、淮南转运判官。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张孝祥廷试,高宗(赵构)亲擢为进士第一,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祕书省正字。历任祕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宋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又为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颇有政绩。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于芜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仅三十八岁。张孝祥善诗文,尤工词,才思足敏,词风清俊爽朗,佳处直逼东坡。史称其「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念奴娇·过洞庭》见其本领。今存《於湖集》四十卷、《於湖词》一卷。《全宋词》辑录其词二百二十三阕。

梅尧臣 🔥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诗小传》等。

邵雍 🔥

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王观 🔥

王观,字通叟,如皋(现属江苏南通)人,宋代词人。王安石为开封府试官时,科举及第。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考中进士。后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相传曾奉诏作《清平乐》一首,描写宫廷生活。高太后对王安石等变法不满,认为王观属于王安石门生,就以《清平乐》亵渎了宋神宗为名,第二天便将王观罢职。王观于是自号“逐客”,从此以一介平民生活。王观代表作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临江仙·离杯》、《高阳台》等,其中《卜算子》一词以水喻眼波,以山指眉峰;设喻巧妙,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堪称杰作。《红芍药》词写人生短暂,从而提出人生应追欢及早,写法亦颇有特色。

苏麟

苏麟(969~1052前后),宋杭州属县巡检。见[宋]俞文豹《清夜录》[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近水楼台: 此故事出自宋俞文豹编撰的《清夜录》。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范仲淹,对部下很宽厚,常举荐随员做官。据说,他在浙江做官时,部下都经他举荐当了官。只有一位叫苏麟的人,因外出办事不在跟前,未被范仲淹举荐。於是,苏麟作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看似咏楼台亭榭、花草树木,实则暗示:好处都被别人占了,而自己却得不到恩泽。范仲淹何等聪明,看到他的诗后,明白了他的意思,因此,写了封推荐信,使苏麟得到升迁。此诗以后成为人尽皆知的成语,用以讥讽藉职务之便,为自己或亲信捞取好处的人。

寇准 🔥

宋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字平仲。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西元九八〇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移大名府成安县。累迁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通判郓州,累擢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铨。颇敢直谏,宋太宗以比魏文贞。淳化二年(西元九九一年),拜左谏议大夫,除枢密副使,改同知枢密院事。淳化四年(西元九九三年),罢知青州。淳化五年(西元九九四年),召拜参知政事,加给事中。至道二年(西元九九六年),坐事出知邓州。宋真宗即位,迁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咸平六年(西元一〇〇三年),迁兵部侍郎,为三司使。景德元年(西元一〇〇四年),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同年冬,契丹攻宋,莱公力排众议,谏真宗亲征,至澶州(今河南濮阳),迫成和议而还,是为「澶渊之盟」。景德三年(西元一〇〇六年),为王钦若所谮,罢相,为刑部尚书,出知陕州。后迁兵部尚书,入判都省。后迁兵部尚书,入判都省。大中祥符七年(西元一〇一四年),复拜同平章事、枢密使。大中祥符八年(西元一〇一五年)罢。天禧三年(西元一〇一九年)又授同平章事,充景灵宫使。天禧四年(西元一〇二〇年)六月,坐与中官周怀政谋请太子监国、禁皇后预政、奉宋真宗为太上皇事,罢相,寻贬道州司马。乾兴元年(西元一〇二二年),再贬雷州司戸参军。宋仁宗天圣元年(西元一〇二三年)六,以疾卒于雷州,寿六十二。后十一年,景祐元年(西元一〇三四年),诏复太子太傅,赠中书令、莱国公,又赐谥忠悯。有《忠悯公诗集》三巻,集前附有孙汴所撰神道碑。存词五首,见《花菴词选》及《湘山野录》。生平见《宋史·巻二百八十一·寇準传》。

雷庵正受

师讳正受,字虗中,号雷庵。出苏之常熟邵氏,年十六,肄儒业。因游邑之慧日寺,与主僧心鉴语,异其敏慧、类若夙习,乃曰:世境虗幻,百年一瞬。读世书选官,盍若究出世法以选佛邪。师善其言,毅欲超俗。坐孤养母,怀不敢發。居郁郁若有失,母恠而诘之。具道所以,颇难之,师遂举偈曰:唱彻黄钟宫,吹成大石调。万古绝知音,驴拣湿处尿。母知其志不可夺,即赴愬于外祖,祖赞成之。俾礼鉴薙落登具,游方。首见应庵华于天童,机缘不契。回净慈,依月堂昌。昌峭峻,少许可,识师于室中,留侍左右。一旦,指续灯喟叹曰:佛祖之道,潜通广被。曾何僧俗之间,是书独取于比丘。而于王侯、士庶、尼师,皆遗而不录。灯虽曰续,如照之不普。何尔盍为?掇所阙遗。抉具宗眼者备成之。普灯之作,遂权舆矣。寻谒无庵全于道场,瞎堂远于虎丘仁拗堂。住中竺。延寘上首,未几还里。真查梨王化万寿,一见相得。俾之分座说法,师视之不屑。庆元之初,泛霅过□都。憩湖上之寿星院,翛然返关。邈与世接。愚时获抠衣,即进请教。窃谓:达磨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及传二祖,付楞伽四卷。以印佛心。非文字而何,愿祛其惑。师开示善巧,疑情氷释。因言,是经蕴奥。读者尚不能句。请为诠辨,以幸来学。当为锓梓,师乃欣然发挥义趣。又因寂音所著楞严,厘正补葺,广为合论。继践月堂之属。成普灯三十卷。岁十七迁而绝编。表进于□朝,三书咸板行于世。又藏经四大部,华严居一焉。李长者复衍而论之,文富义愽,鲜有能终诵者。师乃括擿抠要,芟夷冗长。贯八十卷之经,兼四十卷之论,束为三卷。言约理诣,如措诸掌。悉蒙指授,师天资纯至,识见超卓。以阐教弘宗为心,斥远声利。故屡却名剎之招,方遁迹藏密,庵居呫郊。廼以嘉定改元,岁在戊辰。示微疾,索笔书偈,奄忽而逝。时十一月二十八日也。寿六十三,腊四十七。

谢逸 🔥

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人,字无逸,号溪堂。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曾写过三百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 生于宋神宗赵顼熙宁元年,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与汪革、谢薖同学于吕希哲,刻苦磨砺,诗文俱佳。两次应科举,均不第。然操履峻洁,不附权贵,和谢薖「修身砺行,在崇宁大观间不为世俗毫发污染」(《谢幼盘文集》卷首),一生过着「家贫惟饭豆,肉贵但羡藜」的安贫乐道的清苦生活,以作诗文自娱。在乡家居,每月召集乡中贤士聚会一次,共议古人厚德之事,并抄录成册,名为「宽厚会」。其《寄隐士诗》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先生骨相不封侯,卜居但得林塘幽。家藏玉唾几千卷,手校韦编三十秋。相知四海孰青眼,高卧一庵今白头。襄阳耆旧节独苦,只有庞公不入州」。这首诗为历代诗论家所赞赏,《竹庄诗话》、《诗林广记》均称其为佳作。宋徽宗赵佶政和三年以布衣终老于故土,年四十五。 谢逸是五代花间词派的传人,所著《溪堂词》「远规花间,逼近温韦」 (薛砺若《宋词通论》) ,雅洁清丽,蕴藉隽妙,在北宋后期的词坛上自成一家。所著《溪堂词》,「皆小令,轻倩可人」(明毛晋《跋溪堂词》),「标致隽永」(《词统·卷四》),今存词六十二首。其词既具花间之浓艳,又有晏殊、欧阳修之婉柔,长于写景,风格轻倩飘逸。 其诗风格与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相似,清新幽折,时人称之为「江西谢康乐」。其文似汉朝刘向、唐朝韩愈,气势磅礴,自由奔放,感情真挚动人,语言流畅自如。黄庭坚说他若在馆阁中,「当不减晁、张、李商老」(晁补之、张来、李商隐)。 谢逸的诗,文词洗炼,有古意,颇受黄庭坚欣赏,认为他诗中名句「山寒石发瘦,水落溪毛雕」、「老凤垂头噤不语,枯木槎牙噪春鸟」、「山寒石发瘦,水落溪毛凋」及词中名句「黛浅眉痕沁,红添酒面糊」、「鱼跃冰池飞玉尺,去横石岭拂鲛绡」,「皆百炼乃出治者」。其生新瘦硬之处,颇得黄庭坚诗的神髓。又如《寄徐师川》诗中的「江水江花同臭味,海南海北各山川」一联字法句法都有明显模仿黄诗的痕迹。 但谢诗中较多的是轻隽健朗,清新疏快的句子。《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虽稍近寒瘦,然风格隽拔,时露清新」,从正反两方面揭示了谢逸诗清朗健拔的特色。尤其是其七言古诗,多感情充沛,辞意流注,很有笔力。其五言古诗则多写隐居生活,气格闲雅淡远,时与陶、韦相近。 谢逸与当时著名诗人洪刍、饶节、潘大临等人关系密切。吕本中在《江西诗社宗派图》中,自黄庭坚以下列陈师道、谢逸等二十五人为法嗣,这就是在宋代诗坛上颇有影响的「江西诗派」,且评其诗曰:「才力富赡,不减康乐。」谢逸与其弟谢薖被称为「临川二谢」(比作谢康乐和谢玄晖),入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 据《苕溪渔隐丛话》引述《复斋漫录》:「元估中,临川谢无逸过黄州关山可花村馆驿,遇湖北王某,江苏诸某,浙江单某,福建张某等秀才。四人知其来自临川,戏以『曹植七步成诗,诸君七步为词』相谑。逸行五步,词成,挥毫疾书《江城子》一阙于壁:『可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落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荫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夕阳楼上晚烟笼,粉香浓,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图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标致依水,情乎俱妙,遂以『五步成词』闻名江南。」 谢逸诗词中有不少描写家乡旖旎风光和风土人情的名篇:《金石台》、《北津渡》、《吴家渡》、《望江南》等。在《卜算子》词中,较好地体现了江西诗派诗人写词好化用前人诗句的特点。前人评此词为:「标致隽永,全无香泽,可称逸词」(《词统·卷四》)。 宋徽宗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为郑彦国编的《临川集咏》所作的序言,是其散文代表作。

周密 🔥

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又号霄斋、蘋洲、萧斋,晚年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华不注山人,南宋词人、文学家。祖籍济南,先人因随高宗南渡,落籍吴兴(今浙江湖州),置业于弁山南。一说其祖后自吴兴迁杭州,周密出生于杭州。宋宝祐(1253~1258)间任义乌令(今年内属浙江)。宋亡,入元不仕。周密擅长诗词,作品典雅浓丽、格律严谨,亦有时感之作。能诗,擅书画。与吴文英(号梦窗)齐名,时人称为“二窗”。与邓牧、谢翱等往还。著述繁富,对保存宋代杭州京师风情及文艺、社会等史料,贡献很大。曾在吴兴家中设“书种”、“志雅”两座藏书楼,藏书42000余卷,及祖上三代以来金石之刻1500余种。但生前已散去不少。

王禹偁 🔥

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菏泽市钜野县)人,字元之。出身清寒,世代务农。从小发愤求学,五岁能诗。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西元九八三年)进士,授成武县主簿,尝于《吾志》诗抒志云:「吾生非不辰,吾志复不卑,致君望尧舜,学业根孔姬。」雍熙元年(西元九八四年),迁知长洲县。端拱元年(西元九八八年)召入京应中书试,擢右拾遗、直史馆,旋以《端拱箴》谏皇宫之奢。次年迁知制诰。淳化二年(西元九九一年),为徐骑省辨诬,贬商州(今陕西商县)团练副使。淳化五年(西元九九三年),再知制诰。至道元年(西元九九五年)兼翰林学士、知审官院兼通进银台封驳司,坐谤讪罢知滁州,未几改扬州。宋真宗即位,上疏言加强边防、减冗兵冗吏、严格选举、沙汰僧尼、谨防小人得势等五事。复知制诰。咸平元年(西元九九八年)预修《太祖实录》,以直笔犯讳,降知黄州(今湖北黄冈),故世称「王黄州」。谪黄州时,以骈散相间之《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抒达观旷逸之胸怀。咸平四年(西元一〇〇三年)移知蕲州,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为人刚直,在官以敢言直谏称,尝誓言要「兼磨断佞剑,拟树直言旗」。王黄州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工诗文,诗风朴素,散文平易,多反映社会现实。主诗学杜少陵、白乐天,文学韩昌黎、柳子厚。欧阳文忠甚慕王黄州,在滁州时瞻仰其画像,又作《书王元之画像侧》。苏东坡撰《王元之画像赞并序》称以「以雄风直道独立当世」,「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有《小畜集》三十卷、《小畜外集》二十卷(今残存卷六至卷十三等八卷)、《五代史阙文》。《宋史·卷二百九十三·王禹偁传》。

何梦桂

何梦桂 ,字岩叟,别号潜斋,谥号文建,宋淳安文昌人(今浙江淳安县文昌镇文昌村)。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1] 在世。自幼从学于名师夏讷斋先生,深受教益。咸淳元年(1265年)省试第一,举进士,廷试第三名(即“探花”)。其侄何景文,亦登同榜进士。宋度宗得知何梦桂与黄蜕、方逢辰同堂就读于石峡书院,故御书“一门登两第,百里足三元”的联句相赠。梦桂初为台州军判官,历官太常博士,咸淳十年(1274年)任监察御史。曾任大理寺卿。引疾去,筑室富昌(后改名文昌)小酉源,元至元中,御史程文海推荐,授江西儒学提举,屡召不赴。著书自娱,终老家中。学者称之为“潜斋先生”。梦桂精于易,所著有《易衍》、《中庸致用》诸书,其《潜斋文集》11卷,收入《四库全书》,《四库总目》并传于世。现何家家谱百字歌为文建公所编。

李好古 🔥

清吟阁本《阳春白雪》载:“好古字仲敏,原籍下郢(今陕西渭南县东北),可备一说。”根据他写于扬州的两首《八声甘州》、两首《江城子》里的自述推断,他大约活动于南宋中后期。少年有大志,但无法获得报国的机会,大约30岁时尚未求到功名,于是乘船千里,到扬州一带游览。又据其《酹江月》:“四十男儿当富贵,谁念漂零南北”,可知他中年以后仍然不得意,到处流浪。宋代名李好古者非止一人,这里指的是写《碎锦词》的李好古。 李好古对苏轼极为倾倒,曾说:“夜吹箫,朝问法,记坡仙。祗今何许,当时三峡倒词源。”(《水调歌头》《和金焦》)他的词以苏轼、辛弃疾为法,纵意抒写,风格雄豪,有些作品或感怆时事,或呼吁收复中原,言词激切,情绪昂扬,属于南宋爱国词中的佳篇。较有代表性的如《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清平乐》“瓜州渡口”更向南宋统治集团大声疾呼道:“更愿诸公著意,休教忘了中原。”少数写闲适之情的小令则以绮丽见长。 其词集《碎锦词》,有王鹏运《宋元三十一家词》本。

曹组 🔥

北宋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一说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字元宠,一字彦章。生卒年不详。曹松隐父。与其兄元象以学识见称于太学,然六应试不第,曾著《铁砚篇》以自见。宋徽宗宣和三年(西元一一二一年)进士。始登第,郊礼进《祥光赋》,诏给事殿中,以閤门宣赞舍人为睿思殿应制,以占对才敏深得宋徽宗宠幸,奉诏与李质同作《艮岳百咏》诗。官至道州刺史。约于徽宗末年卒。元宠词以「侧艳」和「滑稽下俚」著称,在北宋末曾传唱一时,浅薄无聊者纷效之,却为南宋初有识者所鄙。然其羁旅词,感受真切,境界深远,无论手法情韵,颇承柳耆卿。然有《箕颍集》二十卷,已佚。存词三十六首,近人赵万里编为《箕颍词》。事见《挥麈後录·卷二》、淸雍正《河南通志·卷六十五》。

高翥 🔥

高翥,初名公弼,后改名翥。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是江湖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高翥是江湖诗派中较有才情的诗人。他的一些诗具有民歌风味,如《秋日田父辞二首》写农村风俗,语言朴素自然;《春情四首》如民间情歌;《无题》诗也写得与竹枝词相仿佛,如:“风竹萧萧淡月明,孤眠真个可怜生。不知昨夜相思梦,去到伊行是几更?”他擅长以平易自然的诗句写出寻常不经意的景色,如“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杨柳浅深黄”(《晓出黄山寺》),把草色和溪流、菜花和杨柳这些常见的景物写得相映成趣。《多景楼》以深秋晚景衬托故国之思,笔致雅淡。所著《菊磵小集》,有《南宋群贤小集》本,《信天巢遗稿》,《四库全书》中收录他的《菊涧集》1卷。

李觏 🔥

宋建昌军南城(今属江西)人,字泰伯,世称盱江先生、直讲先生。宋仁宗庆历二年(西元一〇四二年),举「茂才异等」不第,与范文正等友善,拥护「庆历新政」。倡立盱江书院(盱江在南城),教授生徒,从学者常数百人,世称「盱江先生」。宋仁宗皇祐初,由范文正荐为试太学助教,后为直讲。嘉祐中,为海门主簿、太学说书、权同管勾太学。嘉祐四年(西元一〇五九年)卒,年五十一。盱江以文章知名,通经术,素不喜《孟子》,极斥释道二教,重农业生产。有《退居类稿》十二卷,《皇祐续稿》八卷。明成化间南城左赞编为《盱江集》(亦作《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外集三卷。事见《盱江集》卷首宋魏峙《李直讲年谱》,《宋史·卷四百三十二·〈儒林列传·李觏传〉》。

张抡 🔥

宋开封(今属河南)人,字才甫,一作材甫,自号莲社居士。宋高宗绍兴末知閤门事。绍兴三十二年(西元一一六〇年),金人来议和,副洪景卢为接伴使,坐奉使辱命,罢。好填词,每应制进一词,宫中卽付之丝竹。尝于乾道三年,(西元一一六七年)宋高宗莅聚景园,莲社进《柳梢青》词;淳熙六年(西元一一七九年)三月,宋高宗再莅聚景园,莲社进《壶中天慢》词;九月,宋孝宗幸绛华宫,莲社进《临江仙》词。累以词章邀宠,赐赉极渥。与曾纯甫、龙大渊等同为狎客之流。淳熙五年(西元一一七八年)为宁武军承宣使,再知閤门事兼客省四方馆事。有《莲社词》一卷,存词百馀首;又有《易卦补遗》、《文献通考》及《绍兴内府古器评》二卷,《四库总目》并传于世。然《绍兴内府古器评》中有嘉定以后所得者,后人疑为明人伪作。

道潜 🔥

道潜,幼不茹荤,以童子诵《法华经》,剃度为僧。内外典无所不读,能文章,尤喜诗。初与秦观友好,苏轼为杭州地方官时,道潜居住在智果精舍中。遇到苏轼,在坐赋诗,挥笔而就。苏轼甚爱之,认为他的诗句清绝,与林逋不相上下。此后二人交往甚笃,唱和往还,结为忘形之交。张邦基在《墨庄漫录》中记载,道潜本名昙潜,苏轼改为今名。苏轼遭贬谪居黄州后,道潜不远千里相从,居留一年多时间,后复回於潜西菩山中。到苏轼贬居海南,道潜打算渡海相随,苏轼写诗劝阻。由于他和苏轼的关系,道潜也受牵连而治罪还俗,谪居兖州(今属山东),建中靖国初年(1101),方受诏复还,仍削发为僧。崇宁三年(1104)赐号妙总大师。崇宁末年(1106)归老于江湖。

舒岳祥

舒岳祥,字景薛,一字舜侯,人称阆风先生,浙江宁海人。 幼年聪慧,七岁能作古文,语出惊人。年二十六岁时,以文章谒见荆溪吴子良,子良称其异禀灵识,比之汉贾谊、终军。1256年中进士,授奉化尉。右丞相叶梦鼎曾以文字官荐岳祥入朝,以母丧离去。丧服满,适友人陈蒙总饷金陵,聘岳祥入总幕,与商军国之政,暇则谈文讲道,游览名胜,不烦以案牍之事。后陈蒙以移用军饷被去职,舒岳祥亦离去。军中将领争相挽留,岳祥说:“主我者以罪去,而吾固利独留邪?”辞不就。 咸淳九年(1273),友人谢堂欲荐岳祥入京师订正《通鉴》各家注释,事将成,奏入经筵备作讲读之士。后风景尹曾渊子又荐岳祥为户部酒务,此乃晋列朝士阶梯之职。贾似道时当国,亦闻岳祥之才,但以岳祥尚气简直,不肯对人作软媚之言,不拟即刻任用,欲以盘折抑挫之法驯服岳祥,然后为己所用。岳祥获悉,毅然离京回乡。宋亡后,舒岳祥隐匿乡里执教,为赤城书堂长。与奉化戴表元、鄞县袁桷等交往甚密。晚年潜心于诗文创作,虽战乱频繁,颠沛流离,仍奋笔不辍。诗文与王应麟齐名。

刘处玄

刘处玄(公元1147--1203)字通妙,一说字道妙,号长生子。东莱(今山东掖县)人。自幼丧父,事母谨孝,不慕荣华,清静自守。大定九年从王重阳学道,游寓齐豫,乞食炼形,重阳君去世后,与马谭邱守孝庐墓三年,遵师遗言随谭长真奔赴洛阳,亦如谭长真以游方乞食为生,花街柳巷炼性。与谭常有书信往来。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继任全真掌教,大定十六年(公元1176)返回掖县老家,大弘教法,金章宗闻风征请,待如上宾,官僚士庶络绎相仍,户外之履,无时不盈。承安四年(公元1198)乞归,赐名“灵虚”。 泰和三年(公元1203年)仙去。至元六年赠“长生辅化明德真人”,世称“长生真人”。为“北七真”之一。以修炼、传承他的教理、思想为主的门人派别称为全真随山派. 简称随山派。

王炎(双溪)

王炎,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提刑王汝舟从曾孙。生于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自幼笃学,年十五学为文,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郑侨榜进士,调明州司法参军,丁母忧,再调鄂州崇阳簿,江陵帅张栻檄入幕府,议论相得。秩满,授潭州教授,以荐知临湘县。通判临江军,召除太学博士。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二月,除军器少监,迁军器监,主管武夷山冲佑观。起知饶州,改湖州,不畏豪强,有“为天子臣,正天子法”之语,人多传诵。然终以谤罢,再奉祠。所居有双溪,筑亭寄兴,以白乐天自比。庆元三年(公元1197年),迁秘书郎。四年,除著作佐郎,兼实录院检讨官。五年,迁著作郎兼考功郎,兼礼部员外郎。嘉定十一年(公元1218年)卒, 年八十二。生平与朱熹交厚,往还之作颇多,又与张栻讲论,故其学为后人所重。 王炎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总题为《双溪类稿》,早已失传,仅存诗文二十七卷,题为《双溪类稿》,或称《双溪集》,有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万历二十四年王孟达刻本、《四库全书》本。《双溪诗馀》一卷, 有《四印斋所刻词》本。所作诗文博雅精深,具有根柢,议论醇正,引据典确(《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〇》)。 其诗尤为世人称许,而清人则谓其 “多庸调”(《宋诗钞·双溪诗钞·序》) 、“力庸格窘”(《石洲诗话·卷四》)。其论词贵“婉转妩媚”,鄙薄 “豪壮语”(《双溪诗馀自序》),所作 “质实妍雅”(《善本书室藏书志·卷四〇》),“虽不甚工,亦一家眷属”(王国维《跋双溪诗馀》)。《全宋词·第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全宋诗·卷二五五九》至《全宋诗·卷二五六七》录其诗九卷。《全宋文·卷六〇九〇》至《全宋文·卷六一一二》编其文为二十三卷。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卷八、《南宋馆阁续·录·卷九》。

丘崈

宋江阴军(今属江苏)人,字宗卿。孝宗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癸未科木待问榜进士第三人。调建康府观察推官。丞相虞允文奇其才,奏除国子博士,荐以自代。赐对言“恢复之志不可忘,恢复之事未易举”,迁太常博士,出知秀州华亭县,修复捍海堰。历知平江府、吉州,召除户部郎中,迁枢密院检详文字,被命接伴金国贺生辰使。王抃斥以不礼金使奉祠。起知鄂州,移江西转运判官,提点浙东刑狱,除知平江府。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移知绍兴府,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除两浙转运副使(《嘉泰会稽志·卷二》),以忧去。光宗即位,除太常少卿兼权工部侍郎,进户部侍郎,擢焕章阁直学士、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奏革吴氏世代掌兵之患。宁宗即位,赴召,为谢深甫论罢。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起知庆元府(《宋宰辅编年录·卷二〇》)。韩侂胄议北伐,招以共事,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改知建康府,升宝文阁学士、刑部尚书、江淮宣抚使。寻拜签书枢密院事兼督视江淮军马。忤韩侂胄奉祠。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复知建康府,寻为江淮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拜同知枢密院事,旋卒,年七十四(《宋宰辅编年录·卷二〇》)。谥文定(《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九九》)。丘崇为人慷慨,尝曰:“生无以报国,死愿为猛将以灭敌。”《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载《丘文定集》十卷(已佚)、《拾遗》一卷,谓:“其文慷慨有气,而以吏能显,故其文不彰。”《善本书室藏书志·卷四〇》称其“骈体鸿丽工整,有唐贤燕、许之遗。词亦清转华妙,无愧作者。”杨万里《跋丘宗卿侍郎见赠使北诗一轴》,有云:“诗中哀怨诉阿谁,河水呜咽山风悲。中原万象听驱使,总随诗句皈行李。”其歌词长调亦颇有豪气,如《水调歌头·登赏心亭怀古》、《水调歌头·秋日登浮远堂作》等篇,家国之恨,身世之感,并入笔端。小令则大抵平实无奇,惟《菩萨蛮·再登赏心亭用林子长韵》一阕较有感慨。歌词多有与辛弃疾、范成大、韩元吉唱和者,故词风亦较近豪放一路。今存《文定公词》一卷,有《彊村丛书》本。《全宋词·第三册》录其词八十一首。《全宋诗·卷二五〇一》录其诗十三首。事迹见《宋史·卷三九八》本传。

利登

利登,字履道,号碧涧,金川(今江西新幹西北)人。其家时为南城望族,他早年无意仕进,生活超脱,常与文友聚游登览,赋诗论文。绍定二年(公元1229年),汀州爆发农民起义,很快波及南城。他带着家人逃奔在外三年之久。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方中进士(明正德《建昌府志·卷一五》),时年岁已大,有诗道:“乾坤双鬓改,日月寸心死。誓从鹿豕游,乃复叨一第”。历官武安军书记、宁都(今属江西)县尉。他是江湖派里比较朴素而不专讲工致细巧的诗人。诗多记叙流离奔走之苦,间也触及社会不合理现象,语言质朴自然。著有《骳稿》一卷,利登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校以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读画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词》辑录其词一十三首。

岳珂

宋相州汤阴人,字肃之,号亦斋,又号倦翁。岳武穆王孙,敷文阁待制商卿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遂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戸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西元一二一七年),出知嘉兴。嘉定十二年(西元一二一九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嘉定十四年(西元一二一九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西元一二二七年),为戸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宋理宗绍定元年(西元一二二八年),升朝请大夫,权尚书戸部侍郎,总领浙西江东财赋,淮东军马钱粮专一报发,御前军马文字兼提领措置屯田通城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戸,赐紫金鱼袋。绍定六年(西元一二三三年),坐《元宵诗》,罢官。嘉熙二年(西元一二三八年),复起,官至戸部侍郎,淮东总领制置使。嘉熙三年(西元一二三九年)八月二十一日,拜宝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并晋邺侯。嘉熙四年(西元一二四〇年)七月,任权戸部尚书、淮南江浙荆湖八路制置茶盐使,兼镇姑孰(当涂),官正三品,转官通议大夫。亦斋著述甚富,著有《籲天辩诬》、《天定录》诸书,结集为《金陀粹编》二十八巻,续编三十巻,为岳武穆辩冤。又著有《桯史》十五巻、《三命指迷赋补注》一巻、《宝真斋法书赞》二十八巻、《愧郯录》十五巻、《玉楮集》八巻、《棠湖诗稿》一巻、《续东几诗馀》、《小戴记集解》(稿佚)、《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一巻。嘉定七年(西元一二一四年),在嘉兴主修《嘉禾志》(关拭纂)五巻,未成书,已佚。

鲜于必仁

元渔阳郡(治所在今天津蓟县)人,字去矜,号苦斋。生卒年不详,约生活於元英宗至治(西元一三二一年到西元一三二三年)前後。其父太常典簿鲜于伯機,「吟诗作字,奇态横生」(《新元史·文苑·鲜于枢传》),爲元著名书法家、诗人。伯機女嫁髙昌王雪雪的斤之孙、江浙行省丞相、荆南王朵尔的斤为妻,外孙伯颜不花的斤好学,晓音律。苦斋旣受家学熏陶,又同妹夫家的维吾尔亲友交好,受维吾尔音乐影响,故「工诗好客,所作乐府,亦多行家语」(近人吴梅《顾曲麝谈》)。其散曲中的写景之作,曲文华美,意境开阔;咏怀历史人物的曲作,咏史论世,格调健朗。明太祖第十七子、甯献王朱丹丘《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奎壁腾辉」。《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二十九首。

姚述尧

宋嘉兴华亭(今上海)人,寄籍临安钱塘(今浙江杭州),字进道。宋髙宗绍兴二十四年(西元一一五四年)进士(清乾隆《杭州府志·巻六十七》)。宋孝宗乾道四年(西元一一六八年)知温州乐清县(清光绪《乐清县志·巻七》)。乾道九年(西元一一七三年),权发遣处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一六八》)。淳熙九年(西元一一八二年)於知鄂州任放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三六》)。淳熙十五年(西元一一八八年),起知信州,旋改主管亳州明道宫(《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四九》)。工词。有《萧臺公馀词》,以其官乐清时县有萧臺峰,故以名词,今存《彊村丛书》本。清陆潜园跋其词谓「清丽芊绵,绝无语录气,亦南宋道学家所罕见也」。慢词如《念奴娇·山城秋早》次劉周翰韻抒怀,《水调歌头·碧落暮云捲》咏中秋,气势豪放,风格接近东坡;短调如《朝中措·满城风雨近重阳》、《减字木兰花·千葉梅》,亦清新灵动。《全宋词》第三册收其词六十九首。《全宋诗·巻二千一百二十七》录其诗一首。《全宋文·巻四千九百二十二》收有其文。事迹见《永乐乐清县志·巻七》、陆潜园《〈萧臺公馀词〉跋》。

释惠洪

宋僧,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一名德洪,号觉范,俗姓喻。年十四,父母双成,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宋哲宗元祐四年(西元一〇八九年),试经于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後南归,依真净禅师于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还俗。後至东京,入丞相张无尽、枢密郭佑之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宋徽宗政和元年(西元一一一一年),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政和四(西元一一一四年)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後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繫留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宋高宗建炎二年(西元一一二八年)卒,年五十八。惠洪工书善画,尤擅绘梅竹《图绘宝鉴》,多与当时知名士大夫交游,于北宋僧人中诗名最盛《四库全书·林间录》提要。有《石门文字禅》、《天厨禁脔》、《冷斋夜话》、《林间录》、《禅林僧宝传》等。事见《石门文字禅·寂音自序》,《僧宝正续传·卷二》、《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十七》有传。

黄榦

宋福州闽县三山(今福建福州市)人,字直卿,号勉斋,黄瑀第四子,为朱熹四大弟子之一,配享庙祀。自幼聪颖,志趣广远。年十七,父殁。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黄榦往见刘清之求学。清之奇其才,书荐于朱熹。淳熙九年(公元1182年),熹以仲女妻之。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三月,朱熹病重,命黄榦收《礼书》底本,补辑成之;并手书与他决别道:「吾道之托在此,吾无憾矣。」以荫补官,历知新淦县、汉阳军、安庆府等、多有惠政。吏治廉明,曾陈说抗金保民大计。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调知安庆府,亲自督修郡城,备战守,保障安庆境内不受金兵侵扰,当地士民称赞道:「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曾讲学于白鹿洞书院。后召为大理丞,时边备废弛,忌者恐其直言边事,排挤致使归里,遂授徒著书以终。晚年隐居于武夷,潜心闽学研究,世称「勉斋先生」。绍定六年(公元1233年),诏赠朝奉郎。端平三年(公元1236年)赐谥「文肃」。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从祀于孔庙,又建黄勉斋祠于府学内。著有《周易系辞传解》一卷、《仪礼经传通解续》二十九卷、《孝经本旨》一卷、《论语注语问答通释》10卷、《勉斋先生讲义》一卷、《朱侍讲行状》一卷、《勉斋诗钞》一卷、《黄勉斋先生文集》八卷、《晦庵先生语续录》四十六卷、《勉斋集》四十卷、《书传》、《易解》、《四书通释》等。

扬无咎

宋临江军清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字补之,一作名补之,字无咎,号逃禅老人,又号清夷长者、紫阳居士。自称为草玄扬子雲後裔,故其书姓从「扌」不从「木」。宋高宗时,以耻附秦桧,累徵不起。晚寓洪州南昌。向芗林晚年居新淦芗林,二人常诗酒唱和。宋孝宗乾道七年(西元一一七一年)卒,年七十五《全宋词·册二》。善书画,所画水墨人物师法李龙眠,尤擅墨梅,变水墨点瓣为白描圈线,显梅之清疏淡雅,有「透梅肝胆入梅心」之誉。传世作品有乾道元年(西元一一六五年)作《四梅图》巻及《雪梅图》巻,《雪梅图》巻首有扬补之自用印三方,巻末有海野老农题诗并识。书学欧阳率更,笔势劲利。亦工词,有《逃禅词》一巻,风格婉丽,收入《宋六十名家词》。事见《皇宋书录·巻下》、《图绘宝鉴·巻四》、《书史会要·巻六》。

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九二七~九七六),涿州(今属河北)人。生于洛阳。后汉乾祐元年(九四八),枢密使郭威讨李守真,应募为部属。后周显德中,从征淮南、寿春,积功至殿前都指挥使、义成军节度使,改忠武军节度使。显德六年(九五九),升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恭帝即位,改检校太尉、归德军节度使。七年春,发动陈桥兵变,即帝位,国号宋,改元建隆(九六○)。继而平定李筠、李重进叛乱。乾德元年(九六三),平荆湖;三年,平后蜀。开宝二年(九六九),亲征北汉;四年,平南汉;八年,平南唐。在位十七年。开宝九年冬十月卒,年五十。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九七七),葬永昌陵。事见《宋史》卷一至三《太祖纪》。

赵构

宋高宗赵构(一一○七~一一八七),字德基,徽宗第九子。初封蜀国公,广平郡王。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封康王。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使金,得还。二年,金兵俘徽、钦二帝北去,乃即帝位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后建行都于临安,史称南宋。在位三十六年,建元建炎、绍兴。绍兴三十二年(一一六二)传位于孝宗赵慎,称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绍业兴统明谟盛烈太上皇帝。淳熙十四年卒,年八十一,葬思陵。谥曰圣神武文宪孝皇帝,庙号高宗。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加谥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著有《翰墨志》一卷,今存。事见《宋史》卷二四至三二《高宗本纪》。 宋高宗诗,据《宝庆会稽续志》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释道潜

释道潜,本名昙潜,号参寥子,赐号妙总大师。俗姓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续骫骳说》)。一说姓何,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咸淳临安志》卷七○)。幼即出家为僧,能文章,尤喜为诗。与苏轼、秦观友善,常有倡和。哲宗绍圣间,苏轼贬海南,道潜亦因诗获罪,责令还俗。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曾肇为之辩解,复为僧。崇宁末归老江湖。其徒法颖编有《参寥子诗集》十二卷,行于世。参寥子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宋刻《参寥子诗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参校明崇祯八年汪汝谦刻本(简称汪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释道璨

释道璨,字无文,俗姓陶,南昌(今属江西)人。游方十七年,涉足闽浙(《柳塘外集》卷三《送清奚翁序》)。理宗嘉熙三年(一二三九),游东山(同上书卷二《见山楼铭序》)。淳祐八年(一二四八),自西湖至四明,复归径山(同上书卷三《送一侍者归日本序》)。宝祐二年(一二五四),住饶州荐福寺,后移住庐山开先华严寺,再住荐福。为退庵空禅师法嗣。有《柳塘外集》四卷,其中诗一卷(此集宋以来未见著录,清释大雷庆槃访得原本校正,释元宏灯岱因为锓版);又有文集《无文印》二十卷,末附宋维康编《语录》一卷,事见《语录》及妙叶堂刊本《柳堂外集》大雷庆槃序、元宏灯岱跋。 道璨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柳塘外集》为底本,校以清雍正妙叶堂刻本(简称雍正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编为第一卷,辑自《语录》及他书者编为第二卷。

王珪

王珪,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宋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封郇国公。宋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

黄机(几仲) 🔥

南宋婺州东阳(今属浙江)人,字几仲(一作几叔)。尝仕州郡,游踪多在吴楚间。工词。与岳珂唱酬尤多,并有词寄稼轩。词学稼轩,词风沉郁苍凉,近辛派。有《竹斋诗馀》。毛晋跋其词,以为「不乏宠柳娇花,燕目行莺目亢等语,何愧大晟上座」。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二亦称:「黄机《竹斋诗馀》,清真不减美成。」皆认黄机源出周邦彦。然所见仅其婉丽一面。《四库总目提要》推其赠岳珂诸词,「皆沉郁苍凉,不复作草媚花香之语」。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复举其《虞美人》「书生万字平戎第,苦泪风前滴」之句,以为「慷慨激烈,发欲上指,词境虽不高,然足以使懦夫有立志」。

赵蕃(昌父)

南宋郑州人,南渡后徙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字昌父,号章泉。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以诗受知于杨万里。调辰州司理参军,因辨冤狱与知州力争,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宋理宗即位,以为太社令、直秘阁召,皆辞不拜。绍定二年(公元1229年),诏予祠,依前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喜作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与周必大唱酬颇多。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 有《乾道稿》、《淳熙稿》、《章泉稿》。事见《漫塘文集·卷三十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百四十五》有传。 

田锡(表圣)

宋嘉州洪雅(今属四川)人,祖籍京兆人,字表圣。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西元九七八年)进士。释褐除将作监丞,通判宣州。迁著作佐郎、亦西北路转运判官。改左拾遗、直史馆。太平兴国六年(西元九八一年),为河北转运副使。太平兴国七年(西元九八二年),徙知相州,改右补阙。太平兴国八年(西元九八三年),移睦州。转起居舍人,还判登闻鼓院。寻以本官知制诰,加兵部员外郎。端拱二年(西元九八九年),改户部郎中,出知陈州。因稽留狱案,降海州团练副使,嗣知单州。召为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宋眞宗卽位,迁吏部,同知审官院兼通进银台封驳司。慕魏徵、李绛为人,以谏诤为己任,屡上疏言时政。出知泰州。咸平三年(西元一〇〇〇年)召还,上《御览》、《御屛风》,以为治乱兴亡之鉴。咸平五年(西元一〇〇二年),再掌银台,兼侍御史知杂事,擢右谏议大夫,史馆修撰,朝请大夫。连上八疏,皆直言时政得失。咸平六年(西元一〇〇三年)十二月十一日卒,年六十四(《范文正公集·巻十二·赠兵部尚书田公墓志铭》)。有《咸平集》五十巻(今本三十巻)。生平见《宋史·巻二百九十三·田锡传》。

陈均 🔥

宋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字子公,一字公齐。陈昉兄子。从真西山学。以荫入仕。历知东阳、丽水、西安县,江州通判,後除江东提刑,改广东。徭人犯边,漕臣方摄帅,邀功囚平民数十,均审核而纵之,被中伤去。起为江西提刑兼知赣州。宋理宗宝祐三年(西元一二五五年)直祕阁(《咸淳毗陵志·卷八》)。景定四年(西元一二六三年),知镇江府。景定五年(西元一二六四年),知平江府(《至顺镇江志·卷十五》)。宋度宗咸淳元年(西元一二六五年)起历检正,贾似道在西湖,欲以堂印自随,均争之,以为堂印无出城之理,复坐免。寻以枢密都承旨、祕阁修撰致仕。卒年八十一。生平见民国《平阳县志·卷三十二·陈均传》。

黄裳(冕仲)

宋南平(今福建南平)人,字冕仲,一作勉仲,号演山。宋神宗元丰五年(西元一〇八二年)进士。历越州签判。宋哲宗元祐四年(西元一〇八九年)为校书郎,元祐六年(西元一〇九一年)转集贤校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百二十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百五十八》),后知颍昌府。绍圣二年(西元一〇九五年)为太常少卿,权尚书礼部侍郎(《宋会要辑稿·礼三·二五》、《宋会要辑稿·礼·二〇·九》)。宋徽宗崇宁初知青州。崇宁五年(西元一一〇六年),由知郓州落职提举杭州洞霄宫(《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一二》)。政和四年(西元一一一四年),以龙图阁学士知福州。累迁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尝上书谓三舍法宜近不宜远,宜少不宜老,宜富不宜贫,不如遵祖宗科举之制,人以为确论。喜道家玄秘之书,自号紫玄翁。宋高宗建炎二年(西元一一二八年)致仕,次年卒,年八十七。谥忠文。有《演山先生文集》六十卷。事见《演山先生文集》附《黄公神道碑》。

章甫

章甫(约公元1185年前后在世)字冠之,自号转庵、易足居士、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徙居真州(治所在今江苏仪征)。 甫家虽在饶州鄱阳,而以诗游诸士大夫之间,常年客居两淮京口一带,先寓居江苏仪征,后流落湖北一带谋生。早年曾应科举,后以诗游士大夫间,与韩元吉、陆游、吕祖谦等多有唱和。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中前后在世。其与韩元吉和韩的女婿吕祖谦和陆游皆平辈论交, 年纪应小于韩大于吕而和陆游接近,其生年约在1125-1130之间。韩元吉曾为章甫作《易足堂记》,落款云“淳熙十一年”,是其卒年应在1185之后。少从张孝祥学,为诗推崇江西,创作态度认真严谨,着意研炼琢磨,好“怪奇”和“活法”,少数佳作间有唐人气象,风流蕴藉又造语生新。

作品 (3773)